69年
回顾2003年的非典,虽然让凯撒旅游的对华旅游业务受到重创,但与此同时,一个新的机遇也摆在了陈茫的面前。在那时,互联网还不像如今这样发达,不少海外华人因为语言障碍,很难从当地媒体上获取到来自祖国的信息。
欧洲新报在创刊之初,曾以德、法、中三种语言刊发,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语言不同,使得文章质量和精准度把控都颇具难度。为此,范轩决定进行一次改版。改版后的欧洲新报以中文为主,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等。如今,15年过去,欧洲新报的发行量已经接近10万份,发行范围遍布西欧各国。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华人走出国门。欧洲新报也伴随着国人的脚步登上了国际航班。“在中国国航、中国东航、中国南航、中国海航、汉莎航空、奥地利航空、瑞士航空的机舱里都能看到我们的报纸。它把国内和国外华人的声音传达到很远的地方。”范轩说。
范轩与媒体团成员合影(安鑫摄)
凯撒旅游:起源欧洲迈向全球
随着“一带一路”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国门。然而,凯撒旅游却正好相反。从在欧洲诞生,到走向国际,再来到中国市场,凯撒旅游走过了一条与大多数中资企业并不相同的发展道路。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曾这样评价:“凯撒旅游起源于德国,历练在欧洲,发展在中国,精彩在全球。”
范轩说,“凯撒旅游自诞生之日起,目光就瞄准了全球。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让凯撒旅游有了如今的成就。2015年,凯撒旅游在中国成功实现上市,开启了企业发展新的篇章。”
如今,紧紧抓住“一带一路”良好契机,凯撒旅游的发展正在迎来新的机遇。据公开消息显示,作为凯撒中国的创始人、凯撒旅游的总裁,陈小兵牢牢把握“一带一路”这一国家级旅游大IP,实现凯撒旅游业务的跨越式发展。据凯撒旅游提供的数据显示,仅在2016年,凯撒旅游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输送游客12万人次。2017年,凯撒旅游专门增加了与丝绸之路相关的配套产品,为“一带一路”沿线的旅游发展提供助力。“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和产品,向‘一带一路’交上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范轩说。(李远)
欧洲旅游背景故事简介中国
谈到企业文化,范轩表示,“凯撒旅游讲究严于利己,宽于待人,这体现在对待工作和生活的每一个环节。包括对企业、家庭、客户都要做到诚实守信,童叟无欺。”
凯撒旅游对待事业、客户、同事、品牌都充满热情;从不追求低端,也不去迎合消极的市场需求。“凯撒旅游追求的是像艺术品一样经得住时间考验的高端消费。”范轩说。
2016年,为了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凯撒旅游邀请了2016名“荣耀乘客”登上邮轮,沿海上丝绸之路航行了46天。邮轮跨越了两个大洲,九个国家,十二个海岛。这期间,凯撒旅游努力让每一位游客都尽情享受到沿途的自然风光和地道美食。此举,不但让游客对海上丝绸之路有了全新的概念,也传递出沿线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响应。
“我们不仅对自己有着硬性的理念要求,在提供产品和服务时,也时刻谨记要实现业界领先、与众不同。这一切造就了凯撒旅游的今天。”范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