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名称、时间、交战双方、结果、影响)
1、在西方,能真正意义上称得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只有奥斯特里茨战役、坎尼战役和哈勒哈河,包括苏沃洛夫在阿尔卑斯山的行军也非常经典。 以下举一些中国战争史上比较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做一下比较,因为资料有限,所以难免会有出入,其中还有一些空缺,网友若有资料,可将其补上。
2、赤壁之战,发生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魏蜀吴(曹操、刘备、孙权),刘备、孙权联军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历史影响:为三国鼎立注定了基础。——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
3、)赤壁之战,交战双方:曹操,孙刘联军,影响: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感想:天时 3) 淝水之战,交战双方:北方的前秦,南方的东晋,影响:淝水之战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它确定了东晋五胡十六国时期北方长期分裂的格局。
4、战役时间、 名称、 交战双方、 影响。
5、作战各方 曹操 刘备,孙权 指挥官 曹操 周瑜、程普、刘备 兵力 约160,000 约50,000 伤亡 不详 不详 赤壁之战 长坂之战–乌林之战–江陵之战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之一。公元208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领水陆大军,号称百万,发起荆州战役,然后讨伐孙权。
皮岛的相关历史
1、朝鲜节度使郑遵、朴烨引后金军包围毛文龙于林畔,双方进行了激烈战斗,“一日七战,杀伤相当”,明军将领丁文礼、吕世举等牺牲,后金军也蒙受了很大损失,被迫撤兵。林畔之战后,毛文龙以皮岛、铁山及宽叆山区为根据地,招募辽东难民,以老弱者屯种,精壮者为兵,从无到有,逐渐发展成一支海外劲旅。
2、正式易主直到1637年皇太极任命鳌拜正式进攻皮岛,皮岛很快就被收入囊中了,在皮岛战役发生的同时,朝鲜还发生了一起丙子胡乱,使得朝鲜元气大伤,也是在这一年朝鲜开始臣服于大清。大清军将皮岛的要塞攻破之后,便继续与明朝开战,因无暇顾及皮岛,就将皮岛归于朝鲜管辖。
3、由于皮岛介于明朝辽东和朝鲜的交界之处,而当时的朝鲜王朝又是明朝属国,再加上皮岛是一座荒岛,所以并没有明确的划分归属,属于一笔糊涂账。只是随着毛文龙的进驻,皮岛才见诸史册。后来皇太极攻占皮岛,将其交予朝鲜王朝,从此皮岛就一直处于朝鲜的统治之下,直到现在。
求三国的重大事件列表
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年8月 曹操大破乌桓,消灭袁氏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曹操从南匈奴赎回蔡文姬 208年6月 曹操封为汉丞相 7月 曹操南征刘表 8月 刘表病死。
合肥之战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孙军与曹军以合肥为目标的争夺战。建安四年,孙策取合肥,以顾雍为合肥长。建安五年,孙策遇刺身亡。后曹操表刘馥为扬州刺史, 刘馥占领合肥。自后孙权屡攻合肥不克,太和六年,满宠更治新城。 终吴之世,不能有淮南尺寸之土。
历史成语故事
1、【篇3】古代四字成语故事: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2、和历史有关的成语故事 导语: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和历史有关的成语故事,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和历史的成语故事 篇1 大义灭亲 春秋时期,卫国的州吁(yù)杀死哥哥卫桓(huán)公,自立为国君。 州吁驱使百姓打仗,激起人民不满。
3、简短的历史成语故事 大家有没有知道哪些比较简短的成语故事呢?以下是我收集的成语故事,仅供大家阅读参考!简短的历史成语故事一 【成语】: 义不容辞 【拼音】: y b rng c【解释】: 容:允许;辞:推托。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4、历史成语故事有:背水一战、望梅止渴、纸上谈兵、三顾茅庐、卧薪尝胆、四面楚歌、指鹿为马等。望梅止渴的故事:东汉末年,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盘踞在宛城的张绣。当时已经到了中午,烈日当空,天气十分炎热。将士们携带着沉重的武器,全身都被汗水浸湿,又热又渴,非常难受,给行军带来了严重影响。
5、Ⅳ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的全书有哪些成语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故事出自《国语·吴语》。成语“如火如荼”,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气势之盛。 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