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从中国去欧洲旅游怎么样(中国去欧洲必经港口)

个人学习 36 0

中国游客重返欧洲为何步履蹒跚

疫情三年过后,虽然瑞士有幸成为西欧唯一一个获准中国“出境跟团游试点”的国家,但中瑞直航航班至今仍难以恢复。

原定于1月26日和2月2日抵达日内瓦的两架中国国际航空客机因乘客人数不足而遗憾取消。

旅界查询OTA发现,最早可预订的瑞士直航航班已经被调整至2月23日,但据国航内部人士向旅界披露,“上座率依然较低,不排除再次取消,改期到3月中旬复航。”

2月6日,“出境跟团游试点”放开后,全国多地旅行社、旅游企业于当日就组织“首发团”前往泰国等东南亚各地,但到目前为止,欧洲旅游景点翘首以待的中国旅游热潮还没有到来。

中青旅遨游网显示,目前上线接受预定的瑞士旅游产品为2人即可成行的私家团产品,最早3月4日才可以接受预定。

中青旅首席品牌官徐晓磊称,“目前欧洲国家就开放了瑞士、匈牙利、俄罗斯,因为护照、签证办理都需要一定的时间,现在我们首发团的时间都在3月份,收客也预计都是精品小团。”

作为国内老牌出境游组团社,众信旅游不含机票大交通的欧洲当地游产品相对丰富一些,除瑞士8日路线外,还上线了希腊、捷克、西班牙、英国等一地深度游产品。

众信旅游负责人李梦然表示,欧洲游产品相对滞后,最快的也是报名3-4月份的4-6人定制小团。

李梦然解释称,“因为北京口岸大,航班恢复的比较慢,所以我们现在卖的基本上都是三、四月份或者四到六月份的产品。”

航班不畅,旅行社、OTA受限于政策,开发产品也较为保守,导致中国出境游开放一周,欧洲对中国游客的感知并不明显。

欧洲传统旅游目的地德国的巴伐利亚皇宫管理部门称,只有少数团队_单独预订_普通话导游讲解,希望在普通话导游的带领下参观历史悠久的新天鹅堡。

而在疫情之前,新天鹅堡所提供的导游服务中约有20%是用大陆普通话讲解的,是许多中国游客必去的德国景点。

这个五一

总部设在德国汉堡的“中国出境游研究院”的沃尔夫冈·阿尔特说,由于在新冠疫情期间中国游客急剧减少,许多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欧洲国家,都失业了,或改行了,从而导致疫情后的旅游服务能力远不及疫情之前。

“很可惜,储存在这些人头脑中的宝贵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因此丢失了”,阿尔特说,“而新入行的人仍然需要重新学习。”

如今,欧洲热门旅游目的地都面临着从业人员严重短缺的问题:意大利旅游业目前约有40%的职位空缺;希腊酒店和餐饮业2022年逾五分之一的岗位招不到人,估计2023年这一比例会升至三分之一;法国旅游业目前空缺的职位高达20万个。

近期从中国去欧洲旅游怎么样

仍面临不少挑战

尽管两份数据都显示出了2023年旅游业快速复苏的蓬勃动力,但通过对当下旅游热现象的冷分析,全球旅游业复苏仍面临不少挑战。

首先就是旅游产品的供给,随着三年疫情的结束以及旅游业新趋势的发展,人们对于旅游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三年疫情的发生让文旅行业流失了大量人才,当报复性出游发生后,文旅市场就显得捉襟见肘。

当下,北京是我国最热门旅游目的地。疫情期间,无预约不出游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北京各景区也基本上转型线上预约。但是在北京市场全面恢复的状况下,大批外地游客进京后发现,故宫、国博等景区一票难求。票难约的问题在“小红书”“抖音”等平台已经形成了话题,甚至有网友调侃来北京旅游,门票靠抢、游玩靠走、故宫随时不招待。

暑期,观众热情参观国家博物馆

图源:国家博物馆

与各大场馆门票一样抢手的,还有北京的导游,有时日薪千元 “一导难求”。面对汹涌的人流和创纪录的高温,导游和游客也正经历着艰难的考验。

在欧洲,通胀问题、极端天气、从业人员短缺等因素也在制约欧洲旅游业全面复苏。

欧洲旅游业及相关行业人员短缺现象依然严重。据德国之声报道,去年德国酒店和餐饮业岗位空缺比例达。数据显示,意大利旅游业目前约有40%的职位空缺,法国旅游业空缺的职位高达20万个。进入夏季,一些欧洲国家出现包括航空公司、机场和公共交通在内的多行业罢工潮,也给欧洲旅游市场全面复苏带来不利影响。

地中海沿岸国家意大利、西班牙和希腊等国一向备受欧洲游客青睐,每年夏季,大批向往“阳光海岸”的游客都会纷纷前往这些地区,感受地中海风情。

雅典的步行街

图源:希中网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21日报道,欧洲旅游行业组织“欧洲旅游委员会”本月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今年夏季和秋季,计划前往地中海沿岸地区度假的欧洲游客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0%。

面对挑战,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祖拉布·波洛利卡什维利认为,欧洲旅游业目前正处于自我提升的关键时期,“增加熟练从业人员数量、加大对旅游设施投资,对于欧洲旅游业实现更具韧性、可持续和包容性的发展至关重要”。

文信息参考《_》、文旅部、环球旅讯等

END

上海格物文化发展研究院

顺承文旅行业在新技术时代将井喷发展的大趋势,上海格物文化发展研究院于2017年初由全国知名公共文化专家符湘林先生联合多位业内大咖共同发起成立。

研究院以推动文化创新发展、助力文化品牌建设为使命,广泛集聚各类专家学者、专业机构,打造“平台式”“一站式”新型文化智库,为各级政府部门和文创企业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提供智力支持,包括顶层设计、评估督导、资源导入和项目合作等。

目前,研究院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文化行业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新兴智库机构,业务涉及上海、浙江、江苏、湖南、四川、重庆、云南、福建、海南、新疆等地,深受业界好评。

联系方式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号文路229号万象企业中心MT2楼304-305室

联系方式:

研究院座机:;

研究院传真:

近期从中国去欧洲旅游怎么样

中国人去欧洲多数国家旅游,都需要签证,申请流程比较繁琐,需要提供大量材料和证明;最重要的是,与疫情前相比,等待签证的时间也大大延长了。

总部位于北京的旅游业数字营销公司“龙途国际” (Dragon Trail International) 的营销和传播总监西耶娜·帕鲁利斯-库克说,疫情前,申请欧洲旅行签证的中国人,只需大约两天,就可以拿到签证,如今,等待签证的时间是两个月。

近期从中国去欧洲旅游怎么样

7月13日,文化和旅游部官网发布《2023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数据情况》。根据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统计结果,2023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总人次亿,比上年同期增加亿,同比增长。旅游人次亿,同比增长。

分季度看:2023年第一季度,国内旅游总人次亿,同比增长。2023年第二季度,国内旅游总人次亿,同比增长,增速加快。

图源:《中国旅游报》

2023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花费)万亿元,比上年增加万亿元,增长。其中,城镇居民出游花费万亿元,同比增长;农村居民出游花费万亿元,同比增长。

旅游收入比旅游总人次增长更高的原因是长线旅游比重扩大,以及旅游产品价格上涨。值得一提的是,对比2019上半年全国旅游人数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万亿元的数据,目前旅游市场的恢复还未充分,仍有挖掘空间,尤其是出入境旅游市场的复苏有待加强。

欧洲旅游委员会近日发布的2023年第二季度《欧洲旅游业:趋势与前景》报告显示,欧洲旅游业的复苏尽管受到经济阻力的影响,由于消费需求旺盛,欧洲旅游业在今年第二季度继续保持复苏势头,国际游客人数达到2019年同期的95%,其中1/4的旅游目的地接待外国游客数量已超过疫情前水平。

希腊群岛卡林诺斯

图源:希腊国家旅游组织北京办事处

旅游业是欧洲的重要产业。数据显示,新冠疫情前,旅游业对欧洲各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近10%,创造了欧洲国家近12%的就业岗位。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日前发布的最新报告预测,今年欧洲旅游业有望恢复至2019年水平的98%,将为欧洲国家新增万个就业岗位,旅游收入将达到万亿欧元。

近期从中国去欧洲旅游怎么样

如果从纯粹的数字来看,中国游客在欧洲一直是一个边缘化的旅游群体。

以2019年为例,在德国的5亿次过夜游客中,中国游客只有不到300万次。

瑞士的情况也与此类似。201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瑞士的4000万过夜游客中,中国游客仅有185万。

而在西班牙,2019年,8300万全球度假游客中只有约70万人来自中国。尽管如此,西班牙国家旅游局一直在关注这方面的进展。一位发言人言简意赅,_期望值很高。_

虽然中国游客基数较小,但让欧洲国家抱有高期待的原因是中国游客来到欧洲时往往是大手笔花钱。据西班牙国家旅游局称,在西班牙,来自中国的游客每天花费约308欧元,比德国游客的两倍还要多。

在瑞士,中国游客平均每天花费379欧元,几乎是德国游客的三倍。

只有意大利进入了最受中国游客欢迎的前10个旅游目的地,但是2019年来自中国的度假者只有不到320万人。

汉堡中国出境旅游研究所总经理阿尔特说,尽管中国放宽出境限制,但就目前而言,不太可能出现来自中国的旅游热潮。

阿尔特说,整个行业已经为了中国游客的到来准备就绪,但旅游阻碍仍然很多,这种情况在4月前都不会改变。

例如,在1月初,欧盟成员国达成一致对所有从中国飞来的航班乘客实行强制检测。此外,德国驻华使领馆目前只在申请人有令人信服的旅行理由时才给发给签证,而观光旅游并不在其列 。

与疫情前欧洲申根签证最快36小时出签不同,一位今年1月上旬申请欧洲申根签证的中国游客向旅乐界抱怨,“送的意大利使馆,排期直接到了3月中旬,中间隔了春节他们也不补班,签证停留时间还卡着机票时间,一天都不多给。”

此外,航空公司也需要时间逐步重新增加其航班供应。由此,期待中国游客带领欧洲旅游热潮,似乎有些不切实际。

反之,亚洲的旅游目的地,如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泰国、日本、韩国、越南和新加坡,在大多数中国度假者的旅行清单上名列前茅。

同时,法国、德国、奥地利和瑞士被列入中国游客最热衷的前20个度假胜地。

近期从中国去欧洲旅游怎么样

对许多中国游客来说,相比起东南亚,去欧洲旅游更贵,且不说机票,只谈当地的物价,相同的服务和产品,欧洲的价格都比东南亚高得多,如果把观光、交通、食宿等费用叠加起来,整体的费用,更让许多中国人感到难以承受。

由于俄乌战争的影响,最近一年多以来,欧洲通胀飙升,导致相关的旅游费用大幅上升,让人望而生畏。例如,西班牙的旅游胜地马略卡岛宣布,今年该岛旅游业的各种报价,包括酒店、交通和餐饮的报价,将比去年平均提高33%;再如,在德国法兰克福,仅公交日票价格就较疫情前上涨了20%左右。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